环球新动态:“村民误以为我想上山抓‘天鹅’,赶紧制止我…”

一个大背包,一身迷彩服,成了陈远忠的标志。

每次进山,他的背包装满了相机、电池、干粮等,走到哪,这30斤重的背包就背到哪,村民远远地就能认出他的身影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这座山,是距离梅州市80公里外的平远龙文-黄田省级自然保护区。16年前,在黄田林果场从事林业管护工作的陈远忠被调到保护区,担任起野生动物保护、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。

很难想象,陈远忠曾是一名“观鸟小白”。他常常天未亮入山,天黑才下山,至今拍摄了数十万张野生动物的照片,行程超10万公里,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。如今的他,不仅能闻声识鸟,还能妙口学鸣,成为“行走的鸟类百科全书”,他坚持呼吁倡导动物保护理念,认识他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“鸟博士”。

一个30斤重的背包

远处的树枝上传来“叽叽喳喳”的鸟鸣,刚踏入山林,便与正在树上跳跃的松鼠打了个照面。

平远龙文-黄田省级自然保护区设立至今,新记录野生动植物物种有上百种,发现了广东省数量最多的鸳鸯群以及广东省蛇类新记录的白头蝰蛇。

这些新记录,是陈远忠踏遍了保护区的山山水水、沟沟壑壑得来的。

与野生动物结缘,得从1994年陈远忠刚毕业说起。“毕业后我在黄田林果场工作,从事林业快30年了,对这片山很有感情。”陈远忠笑着说自己是“老林业人”。

直到2007年,黄田林果场所在的保护区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,陈远忠因出色的林业工作经验,被调入保护区管理处工作。

从此,他走上了“动物世界”的探险之路。“以前没接触过鸟类、兽类等野生动物研究,但我相信只要用心做好一件事,我这个‘笨鸟’也能先飞。”陈远忠打趣道。

每次进山前,陈远忠都会整理背包,他将单反相机、红外相机、一大把电池、干粮、手电筒、应急药品等依次放入背包。

记者尝试拎起被塞得满满当当的背包,显得些许吃力。“这个包有30斤重,是我进山的‘百宝箱’。”陈远忠说,这一背就是十多年,已经习惯了这个重量。

就这样,陈远忠身着迷彩服,背着背包,手持一根竹棍,只见他眼观六路,耳听八方,轻车熟路穿梭在泥泞狭窄的山路,时不时还有藤蔓蒲苇阻碍。

临近中午,陈远忠找了个平地,席地而坐,从包里掏出了面包和水,应付两口后继续前行。“11月正是候鸟迁徙的季节,成群的野生鸟类飞往南方过冬,我得抓紧时机拍摄记录。”谈及候鸟越冬,陈远忠不禁分享起当年的“三拍鸳鸯”。

2012年的冬季,陈远忠发现候鸟鸳鸯飞到保护区越冬,这让他十分兴奋,立马赶到鸳鸯越冬的栖息地,但此时鸳鸯已经飞到别处去了。第二天,陈远忠再次前往,即便他多么小心翼翼,但踩到树枝的响声还是惊动了鸳鸯,一有动静它们就飞走了,陈远忠无功而返。

“鸳鸯非常敏锐,第三天我比它们早到栖息地。”陈远忠总结前两次的失败经验,为防止鸳鸯受到干扰飞走,天未亮他就到达目的地,架好相机后等待鸳鸯的到来。5个多小时的等待,大气不敢喘,他终于拍到了珍贵的鸳鸯,这是当时广东省内发现数量最多的鸳鸯群。

等待5个多小时,只为几分钟的相遇。陈远忠告诉记者,半天的车程,半天的等待,最后有可能什么也看不到,但这就是常态。对他而言,有收获便心满意足。

四个4T容量的硬盘

其实“鸟博士”并不是真正的“博士”。陈远忠热爱巡山,特别是对研究鸟类总保有一股钻研劲,久而久之大家都叫他“博士”。

“除了在山里走,他常常捧着一本《鸟类大全》或对着电脑手机,查看关于鸟类的视频。”陈远忠的同事介绍道,现在谁问他关于鸟类的问题,他都能既快又准地解答出来。

近水知鱼性,近山识鸟音。陈远忠常年居住在保护区附近,伴着鸟鸣苏醒,听着鸟鸣入睡,时间久了,他不仅能闻声识鸟,甚至掌握了妙口学鸣的高超技能。

郁郁葱葱的山林最不缺乏鸟叫声,陈远忠渐渐发现,鸟类的鸣叫声包含着丰富的信息。

“不同的鸟发出的声音和频率不同,有的音调忽高忽低,有的只是短促几声。意义也不一样,有的只是单纯的鸣唱,有的则代表警报,又或是呼唤同伴。”陈远忠话音刚落,便模仿起强脚树莺的叫声,惟妙惟肖,立马有鸟儿与他呼应。

“保护区大概有170多种鸟,我靠眼观能认出全部,靠耳朵能听出一部分。”陈远忠说,平日里,与他“对话”最多的就是鸟类,反复学反复练,目前能模仿十多种鸟的叫声。

尽管山里鸟兽云集,但经常只闻其声,不见其身。因此,陈远忠只能靠耳朵先听出鸟的种类和大概位置,然后模仿叫声吸引其飞过来,再对其拍照录像进行信息搜集。

日复一日的巡山观鸟,陈远忠最清楚保护区每年来了哪些“旧友”,又多了哪几位“新客”。他告诉记者,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好转,保护区的鸟类物种新增了72种。

随之增多的,还有他抽屉里的硬盘。“这四个4T硬盘积累了十多年来的图像资料。”陈远忠摆出四个硬盘,贴着的标签已经泛黄,上面标注着“2008年起”。据介绍,一个4T容量的硬盘可以存储30多万张图和300多个小时的视频。

这些图像资料全是陈远忠一手一脚收集回来的。“没有足够的耐心,是做不好这件事的。”陈远忠说,虽然山里鸟多,但想拍摄到它们的画面,并非易事。

一天下午,陈远忠和往常一样巡山观鸟。正值柿子成熟季,他恰好拍到了一只八哥正在啄食着柿子。拍摄完毕后,陈远忠并没有起身离开,反倒调整身姿继续隐蔽好,等待下一只鸟儿的到来。

“拍鸟要静得下心,沉得住气,一个镜头,往往需要漫长的等待。”陈远忠说,那天下午在原地等待了5个小时,拍摄到六种鸟,其中三只鸟啄食了同一个柿子,这是极其难得的。对他来说,这就是乐趣和意义所在。

超10万公里的行程

巡山,看起来是个很轻松的活,很多人以为进山里走走看看就行,其实不然。

初进保护区,即便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,但陈远忠仍感受到了保护野生动物的难。

首先是面积大,山路难行。陈远忠在当地护林员的带领下,花费了两年时间,才将面积达12万亩的保护区走明白。每次巡山一走就是半天甚至一天,体力消耗大,且会遇到毒蛇或是闪电暴雨等危险。他说这么多年来,最大的幸运就是虽遇险多次,但都未伤到实处。

再就是意识弱,保护难做。早些年,当地群众保护野生动物意识较弱,巡山常常能遇到捕鸟网、捕兽夹;当蛇到村民家中“做客”,会听到围观群众说“把蛇红烧了,炖了吃,有补”等言语,陈远忠总会耐心与村民沟通,传递保护理念,并以案说法警惕大家不能抓捕食用野生动物。

转眼十多年过去了,如今在保护区可步行的范围内,哪个地方有路、有坡,或是有沟、有溪,陈远忠都了如指掌,巡山16年,行程超10万公里,他成为了保护区的“活地图”。

陈远忠的足迹不仅踏遍了保护区的山头,更是走遍了保护区内的每一户村民。

“每次见面聊天不到三句,他就开始讲保护野生动物的话题,不厌其烦,逢人就讲,我十分敬佩他。”陈远忠的同事说,正是有了他这样的坚持,越来越多的村民提升了保护意识,猎捕野生动物的现象已逐渐消失。

此前网上曾传梅州某村飞来“天鹅”的消息,陈远忠认为是豆雁,便立即前往观察记录。“进山路口,当地村民误以为我想上山抓‘天鹅’,赶紧制止我,还教育我要保护野生动物。”陈远忠哭笑不得之余,也很是欣慰,一番解释后便高兴地进山拍摄。

陈远忠不仅是野生动物的保护者,同时也是它们的救护员。“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,每当群众报了警,哪里有野猪扰民、蟒蛇进屋等,我都得第一时间赶到。”陈远忠这些年东奔西跑,救助了80只野生动物。

陈远忠语重心长地说,野生动物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,它们的存在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有重要意义,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,今后他还是会继续传递保护理念,用实际行动守护好它们。

在白天较短的季节里,陈远忠比往常更早些入山,双脚踩在落叶上嘎吱作响,渐渐他的身影隐匿在浓密的山林中。

标签: 野生动物

<< 上一篇
下一篇 >>
  • 精心推荐